当前位置:首页/工作研究
【赓续荣光四十年】纪念昆明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40周年优秀作品选登(二)——清清巴江水 朗朗彝歌声
[作者:老干局发布时间:2023-07-17 15:55来源:中共昆明市委老干部局]

清清巴江水 朗朗彝歌声
石林县政协退休干部 毕宏志

 巴江河是石林的母亲河,发源县境,流出县外,并入南盘,汇融珠江,总归太平。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巴江在县域内形成三个瀑布:县城内双龙桥下的第一个瀑布是人工瀑布。人工瀑布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利资源拦河冲碾的人文遗迹,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历史呈现。

就在人工瀑布的西侧,在溢洪道与巴江河之间形似半岛的岛屿上,建筑有一座底座正方形、中部正方体、上面斜收口并白墙、红柱、绿瓦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楼房。这就是石林老年大学的教学大楼。

清纯碧绿的巴江水,从上游流到双龙桥,幽静、缓慢、轻柔、清翠,整个一条河流,犹如杨林肥酒在流淌。因此啊,她静谧,她悠闲,她温柔,她淑贤。她简直就是独处书斋,默读诗书的一位少女。可是一到这里,陡然而下。娴熟静读的少女,一下欢呼雀跃起来。因此啊,她欢呼,她雀跃,她银铃,她歌唱。她简直就是独处舞台,边舞边唱的一位少女。

伴随这瀑布少女而在老年大学教室里,是老年大学彝族非遗传承班的学员们,在金路老师的教导下,正在教唱彝族撒尼剧《圭山彩虹》和《竹叶长青》。

聆听了两个小时的教唱课,我深受感触,深受感染,深受感动。

感动之一,金路老师,虽非师范科班,但其对剧本主题内容的把握,对剧本音乐旋律的谙熟,对为师面部表情的调动,对为师肢体语言的运用,简直可谓出神入化。两个小时的大课、长课,这些已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学员们丝毫没有一点疲倦厌烦之意。

感动之二,学员们不少是来自距离县城二三十千米的圭山镇、西街口镇、长湖镇农村劳动人员。足见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自爱、自传的信心、爱心、专心。他们白天要干农活劳动,晚上要赶来县城上课,课后还要赶回农村家里。尽管只是每周四晚,但要一年四季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一则是自己摆正自己是学生的角色;二则是为子女孙儿作出示范。我打心底为他们点赞!

感动之三,班名虽是彝族非遗传承班,课程虽是彝族撒尼剧目,民族虽以彝族撒尼、黑彝为主,但也有一名汉族男子,他就是杨成兵。我知道他对撒尼剧目中的苦调、喜调的旋律是能感悟、体会、认知的,但是他对其彝语、唱词是否理解、唱准呢?看他那认真的劲儿、动情的神态、张合的嘴型,俨然已经是心领神会了!这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吗?

《圭山彩虹》和《竹叶长青》都是石林圭山地区彝族撒尼人民的爱情绝唱,爱情悲剧。其凄美的主题性、欢悲的旋律美、泪目的感染性,绝不亚于汉民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巴江水经过欢腾的瀑布后又回归少女的娴熟、温柔、悠闲、静谧。

她娴熟地、温柔地、悠闲地、静谧地经过路南古盆地,向着第二个自然瀑布小叠水瀑布飘然而走,向着第三个自然瀑布大叠水瀑布轰然而奔。

是啊,石林老年大学,是县委组织部主管,县委老干部局主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她犹如石林的母亲河巴江,滋润着两岸子孙,培育着石林人民,教养着老年干部。

她从小到大,既婀娜多姿,又壮丽雄健,向着南盘江,向着珠江口,向着太平洋,向着更加雄伟灿烂的目标迈进。

清清的巴江水哟,朗朗的彝歌声!石林的老年大学,石林的老年干部,将永远伴随着清清的巴江水,永远唱响着朗朗的彝歌声,本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目标奋勇前行!

(石林县委老干部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