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区健全“家门口”养老服务体系 让养老变“享老”
[作者:老干局发布时间:2023-08-09 13:24来源:中共昆明市委老干部局]

微信图片_20230824133402

晋宁区晋城街道三合村三合小区属回迁安置农村社区,曾获得云南省文明村、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云南省组织人事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各项荣誉。三合小区分南北两区,共20栋居民楼、2279套住房,居民3857人。其中60岁以上684人、占比17.74%,65岁以上483人、占比12.52%,80岁以上高龄老人69人、占比1.79%。近年来,三合村积极推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度、精神文化生活等重点敬老助老服务领域开展工作,积极打造“幸福三合‘家门口’养老生活圈”社区养老助老品牌,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健全“家门口”为老服务体系

一是搭建“家门口”为老服务平台。为方便小区老年人便捷办理社会事务,三合村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便民服务高龄窗口,搭建“家门口”为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朋友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高龄补贴申领、老年优待证申领、为老助老政策咨询等业务办理,同时定期对老年人家庭开展入户普法、安全检查等社区服务活动,真正实现了社区服务便利可及。

二是推行“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在做好实体服务平台的同时,完善村内互联网信息建设、实现了便民服务中心宽带网络全覆盖,积极推行“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补贴对象精准识别、服务管理精细化、服务资金支付电子化,在各种志愿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社区工作人员积极鼓励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鼓励老年人子女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真正做到科技助老智慧创新。

三是建立健全老年友好型社区长效机制。社区工作者中配备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并投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幸福食堂、老年健身设施等为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搭建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主任、村老龄工作专干为副主任、配备工作人员三人的组织架构,同时三合村以党建为引领,领导组建了三合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了老年人参与小区议事决策机制和小区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和资源清单,为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提供了长效反馈机制,做到管理保障到位有力。

四是建立养老医疗三级网格。在小区中心位置设置卫生室,保证居民能够在15分钟内步行至三合村卫生室,15分钟内驾车可到街道卫生院,15分钟内驾车可到晋宁区第二人民医院,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看病就医等基本医疗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65岁以上老年人做到签约率100%,服务团队关口前移,变“坐等就诊”为“上门服务”。同时依托区、街道、村三级卫生网格,打通三级联通绿色通道,让老年人就医无烦恼,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打造“家门口”便捷为老服务阵地

一是开办“家门口”的幸福食堂。三合村小区作为回迁农村社区,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完善,住宅楼均实现水、电、厕一体化配套,社区绿化率高,路灯、电力、通信等安装规范,整齐有序,保洁工作做到日清日结。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在“家门口”开办了三合村老年幸福食堂,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收费标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其配偶(即一方年满60周岁即可两人享受补助)每人每餐自己缴纳3元,村集体补助7元。

二是免费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及日间照料服务。栋楼间设立规范化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实行分类收集,保洁员划片包干到位,并实行考核奖惩制,同时投入170余万元在“家门口”规范有序建设了约500㎡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有休息室、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免费为三合村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及日间照料服务。

三是优化老年人居住环境。小区内禁止饲养宠物及燃放烟花爆竹,每位居民都严格遵守,无宠物乱跑现象,小区内设置了方便老年人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同时在“家门口”建设卫生室,对小区内的老年人签订家庭医生,对小区内的老年人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和照顾,提供诊疗和护理服务,老年人居住环境优越。

四是老年人通行设施安全畅通、完善便利。小区内制定了车辆管理办法,设有四个规范化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车辆停放规范有序。小区内的公共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对坡道、楼梯、扶手等建筑节点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满足了老年人日常基本安全通行的需求,道路和公共设施设置了明确的标识标牌,照明设施完善,安全通道畅通无阻,社区出行设施完善便利。

五是提供“家门口”户外休闲场所和良好生活环境。2020年小区打造了景观式、驿站式的长廊,为三合小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户外休闲场所,鼓励三合老年人走出户外相互交流,一些老年人在长廊下重拾起回迁前农村的手艺编织花网,同时结合百佳示范小区创建工作,从“党建引领好、阵地建设好、服务管理好、自治氛围好、环境品质好、治安秩序好、邻里关系好、多元共治好、探索创新好、居民评价好”十个方面,在制度建设、探索创新和落实措施上下功夫,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丰富“家门口”爱心助老服务活动

一是开设健康讲堂,搭建起促进老年人与小区之间、与邻里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学习、互促进步的平台和机会,让三合老年人老有所学。
   二是开设老年协会支持老年人广泛参与小区治理,实行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小区党总支积极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退役军人座谈会、老年节、端午节等活动并积极鼓励老年人参与其中,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三是设立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通过鼓励社区老年人参与到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中,不仅提升三合小区青少年的爱国意识,更让小区内的老年人发挥余热,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让三合老年人老有所为,真正实现老年人社会参与广泛充分。
    四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利用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会议,积极调动党员及村民代表开展“爱老、敬老、孝老”活动,并鼓励辖区老年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邻里活动,形成守望互助、幸福和谐的小区氛围,同时积极联合学校等单位组织青少年到三合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帮老年人捶捶背,和他们谈谈心,既向青少年传递敬老爱老助老理念,也让三合老年人得到关心关爱,提升老年人幸福感。
    五是用好“四中心”人民调解室为辖区老人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治安维稳等服务,经过普法及调解,近三年来三合村子女赡养老人引发的家庭矛盾纠纷实现零发生,真正做到了孝亲敬老氛围浓厚。
    六是推行“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两色定级困境老人定期探访”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暖心服务送进家门活动,定期探访困境老人。通过将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定期探访的工作中,全面推行“村委会+小组+楼栋长”的三级网格化服务管理,发挥网格化功能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优势,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建立分类服务台账,按照红、蓝两个需求级别制定困境老人定期探访制度,对三合村困境老年人进行定期探访,分轻重缓急按需处理,进一步做好老年人关爱服务:首先明确关爱联系人,以楼栋为单位,楼栋长作为为关爱联系人,服务楼栋困境老人;其次严格落实探访时间,每月15日作为探访工作日,关爱联系人每月将探访记录通过探访需求表汇报至村委会老龄工作专职人员处,建立相应台账;再次努力提高探访质量,通过每月定期探访,同步组织志愿者开展送餐、洗衣、打扫等服务,解决老年人吃、穿、住、行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拓展关爱服务方式,建立三合村心理咨询室,从简单的生活服务拓展到老年人心理疏导工作,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六是督促亲情关怀照料。以村小组为单位建立老年人关爱督导小组,由支部书记、小组长作为负责人,督促老年人家属履行赡养陪伴义务,并每月开展一次关爱联系人服务困境老人情况检查。

晋宁区晋城街道三合村通过挖掘潜力、完善机制,小区居住环境安全整洁、出行设施完善便捷、社区服务便利可及、社会参与广泛充分、孝亲敬老氛围浓厚、科技助老智慧创新、管理保障到位有力的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真正让社区老年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家门口、家中”享受优质养老服务。

(晋宁区委老干部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