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嵩明县老年大学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精神,以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为抓手,切实把花灯、面塑、剪纸等非遗传承常态化融入教学活动。通过开发非遗课程、打造非遗基地、延伸非遗课堂,积极培育特色课程,引导老年学员成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有力推动者,为老年大学特色办学赋能蓄力,不断擦亮老年大学特色办学品牌。
开发非遗课程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嵩明县老年大学主动担负起非遗文化传承使命,始终坚持把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相结合,积极整合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先后开设了面塑、剪纸、花灯等非遗课程,聘请省级花灯非遗传承人、市级面塑和剪纸等6名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当老师,吸引了近200余名花灯、面塑和剪纸爱好者走进非遗课堂感受非遗魅力,传承非遗文化。
打造非遗基地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宣传非遗文化,嵩明县老年大学打造了非遗文化展示展览室和传习体验馆。2022年嵩明县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在嵩明县老年大学挂牌,充分发挥老年大学非遗文化传承的阵地作用,传承和弘扬嵩明本土优秀文化。此外,学校举办非遗文化宣传体验活动,收集展示师生面塑、剪纸非遗作品100余件,既展示了学员的学习成果,又激发了学员学习传承非遗文化的兴趣。同时,开展嵩明花灯文化和花灯小戏创作讲座,花灯技艺传习体验和交流活动,引导学员为传承传播嵩明地方优秀文化积极贡献银发力量。
延伸非遗课堂
嵩明县老年大学坚持以非遗传承大师为引领、课外活动为载体、“云课堂”“云展厅”为渠道。结合课内课外、融通线上线下,推动非遗文化传承打破地域、时空限制。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开通非遗课程云课堂,以录播、直播等形式开展面塑、剪纸等技艺授课,让广大学员和爱好者通过“云课堂”反复观看、学习制作技艺,扩大了非遗传承的覆盖面。同时,组织非遗大师和老年学员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志愿服务为载体,到嵩阳一小等学校开展银发童心共传承活动,在青少年中宣传和传承非遗文化。
(嵩明县委老干部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