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党建引领 民族团结花开石榴红
[作者:老干局发布时间:2023-12-04 15:10来源:中共昆明市委老干部局]

微信图片_20231221151326

石林县税务局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以党建为引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助力创建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重温嘱托、牢记使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织53名退休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2008年11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小箐村视察时对石林各族人民的殷切嘱托,结合云南省委老干部局《“云岭银发”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退休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

籽籽同心、携手并进,弘扬彝族传统民间文化

遵循“三个离不开”,各民族老干部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并进。老干部家属互相借鉴民族刺绣技术,探讨歌舞《心中河山手里绣》踢脚旋转拍手等动作要领。汉族老干部学唱撒尼语歌曲《圭山游击队之歌》、《撒尼的春天在哪里》,向撒尼人请教正确的发声发音。昆明市非遗传承人高玉芳被誉为彝乡的“百灵鸟”,她传授撒尼人牧羊时高亢响亮的《库吼调》,让汉族老干部受益匪浅。撒尼老干部学唱《中国税务老干部之歌——红霞满天》,由汉族干部教唱旋律,把脉音准节奏,细抠呼吸咬字,各民族老干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共同发展进步。

精雕细刻、民族工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独有的符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脉。云南省木雕艺术师、昆明市非遗传承人张志斌致力于民族民间工艺传承,四处挖掘竹子、树根、树枝等原材料,自己动手加工制作月琴、三胡、竹笛、大小三弦等乐器,精心雕刻木雕、根雕工艺品,他制作的月琴远近闻名,四方乡邻供不应求,各类艺术品荣获多项大奖,惟妙惟肖的玛瑙收藏品《鲁迅》荣获昆明玉器城首届“开勇杯”奇石博览会银奖,会上下跳动的木雕艺术品《鬼推磨》荣获昆明市第八届国际观赏石展银奖,《石林彝家欢》荣获十一届石林县观赏石展金奖,展现了银发先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家国情怀,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倡导者。

排练歌舞、志愿服务,展示石林撒尼民族风情

2018年组建民族歌舞队,由十多名退休干部职工及家属组成,排练彝族大三弦族舞蹈,唱撒尼经典歌曲,风雨无阻每个月去石林风景区三天,为中外嘉宾表演大三弦舞,演奏月琴、闷笛、二胡、唢呐等民间乐器,顺手摘下几片树叶,也能吹出一支歌曲,自编自演歌舞《普法宣传靠大家》,宣传粮食安全、交通法规、税收政策、反电信诈骗等法律法规,助力普法强基固本,唱响《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嘉宾同欢乐,与游客共起舞,宣传石林阿诗玛文化,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

舞动石林、唱响昆明,民族团结花开石榴红

石林税务银发先锋这支文艺轻骑兵,常年活跃在乡村田野、社区小镇、石林景区、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等地,为彝乡人民和中外嘉宾表演原生态撒尼歌舞,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共同欢庆文化旅游节、火把狂欢节。高玉芳老师教授120多名学员传唱经典歌舞剧《竹叶长青》,深受撒尼人民的欢迎。民族歌舞队在阿诗玛文化旅游节比赛中荣获老年组(传统大三弦)一等奖,参加云南省离退休干部第一届合唱展演,用撒尼语演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荣获彩虹金奖;高玉芳、林昆两人荣获“最美春城银霞志愿服务之星”荣誉称号,支部书记林昆还荣获云南省离退休干部“最美银发志愿者”,踔厉奋发,为昆明市石林县创建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县贡献银发力量。

(石林县委老干部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