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山区海口街道,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主要居住在云光等社区。以云光社区为例,社区总人口1096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有5231人,80岁以上1631人,退休人员5128人,退休党员1104人,60岁以上老人和退休人员分别达到辖区总人口数的50%以上。
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关键工作。近年来,海口街道积极探索,牵头打造“三化四联铸云光”党建品牌、“云光书院”文化养老品牌、“六助+N”居家养老品牌,用“党建红”托起“夕阳红”。
“三化四联铸云光”品牌 做强党建引领“红色”引擎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为扎实开展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海口街道以“书记领航”项目为抓手,牵头打造“三化四联铸云光”品牌,增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通过居民议事亭、党员活动室、羽毛球馆等各类功能室,强化党建阵地标准化建设,拓展基层党组织活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
在智能化管理模式探索方面,依托“智慧海口”平台,海口街道牵头打造“智慧云光”智能模块系统,创新运用“云网格、云关怀、云认证、云办公、云物业”等特色服务,构筑起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体系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模式。在服务上,针对不同服务群体采取富于人情味的服务方式,提供综合为老帮幼、托养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居民不同需求。
党建联建不断增强党建活力。在海口街道“大工委”领导下,云光社区“大党委”逐步完善“三项清单”,与驻区云南云光发展公司、光电公司等30余家公共户单位开展跨区域行业结对联建活动,整合社会资源解决民生事项。同时,实行机制联创,通过工作联议、制度联建、品牌联树等措施,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结对联席帮扶活动,切实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共享资源,通过阵地联用、信息联通、人才联合等措施实现资源优化利用;依托街道社工站、沐春老年大学、云光书院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培训场地、师资、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等,推动服务联办。
“云光书院”品牌 打通文化养老“绿色”通道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对文化需求品质要求高,对此,海口街道从日常活动、传统节日入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建红色文化、日常生活技能、艺术课程传习浓缩于一体,打造文化养老品牌。
其中,以“党建引领共奋进,凝心聚力谱新篇”为主题,牵头打造了“云光书院”文化养老项目。“云光书院”活动内容包括合唱、民乐、旗袍走秀、中国书法、舞蹈、手工、非遗传拓、智能手机八大系列培训课程,累计培训80余场次,线上线下服务7万余人次。
文化养老路径也不断拓展。为吸引广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海口街道每年开展一次退休人员康养棋牌比赛,包含围棋、象棋、桥牌、麻将等项目,吸引近千人参加比赛。此外,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抓手,先后开展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主题游园和红色研学户外体验等两大板块共5场活动,累计吸引1900余名退休人员参与。
“六助+N”品牌 传递居家养老“橙色”暖心服务
做强服务是海口街道的一项特色。近年来,海口街道从小处着手,通过摸排分析、精准施策,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奠定基础。今年以来,持续组织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先后对社区居民进行了10余次全覆盖入户走访,深入开展需求收集、需求分类和需求建档工作,形成了底数清、个性明的退休老年人需求档案。着眼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及失能老人等特殊退休老年群体生活难题,从今年3月起,向辖区退休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购的“六助”服务,同时,结合退休老年人需求档案提供个性化服务,构建起“六助+N”的为老特色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六助+N”养老模式已服务退休老年人4018人次,居民满意度达98%以上。
此外,通过广泛动员,组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退休党员、退伍老兵等“银发先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与独居老人一对一开展帮扶,实现“以老扶老、以老助老”。
接下来,海口街道将坚持坚决落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交得出、接得住、管得好、长稳顺”工作要求,持续擦亮“三化四联铸云光”“云光书院”“六助+N”等品牌,探索创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模式,更好服务退休人员,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后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西山区委老干部局 供稿)